
粤海水务深圳总部
水润华夏,泽被万物,连接万水千山,擘画国家水网,新时代水利工程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添翼助力。粤海水务作为我国最早投身水务事业的国有企业之一,近年来,依托丰富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创新平台、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社会各界提供卓越的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一体化、“智慧水务”等产品与服务,赢得广泛好评信赖,以“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为文化内核的“中国水安全专家”品牌不断深入人心,连续十年荣膺“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从粤海水务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洞察到责任品牌的本质与内涵。
生命之水

香港水荒,取水队伍看不到尽头
时至今日,香港老一辈人对缺水的记忆依然深刻:“家里的水先洗菜,再洗衣服、拖地,最后冲马桶,惜水如金。”为从根本上解除350万市民的水荒,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东深供水工程。1964年2月20日工程正式动工兴建,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供水工程,1965年3月1日,满载祖国深情厚谊的东江水,沿着83公里新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翻山越岭,一路欢歌,奔腾入港,有了稳定供应的东江水之后,香港初步摆脱了缺水之苦。

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现场
随着香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供水需求量持续攀升,东深供水工程在1974年至2003年期间,先后实施了三次扩建和一次全面改造,供水系统由天然河道改为封闭专用管道输水,通过东深供水工程向香港的年供水规模逐年增长,东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规模由0.68亿立方米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实现了供水质与量的“双重飞跃”。

2003年6月28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向香港供水庆典仪式
目前,香港用水的约70%,深圳用水的50%以上,东莞沿线8镇用水的80%左右都来自于东深供水工程,工程担负着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为香港繁荣稳定、深莞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担当之水
近年来,粤海水务坚持聚焦主业、夯实基础,承接了多项重大民生工程。经多年发展,当前已在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投资运营水务项目108个,服务1亿人口,水处理规模超5800万吨/日——从优质高效的民生水利水务工程建设,到安全可靠的城乡水务项目运营管理,全面展示着粤海水务的的专业精益与务实担当,“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龙“粤”起,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四龙“粤”起,水泽湾区。在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五纵五横”水网主骨架中,粤海水务勇担“四横”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管重任,为沿线千万百姓引去安全优质的放心水,以四龙“粤”起之势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支撑。
从东莞到深圳,再到香港,历经三次扩建和一次全面改造的东深供水工程,在粤海水务的高质量运营管理下,延续着半个多世纪以来安全优质不间断供水的光荣使命,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深圳、东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21年,工程建设者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工程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3年,工程获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首批认定,荣膺水利部“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入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调研基地。2024年,工程获评广东省水利技能实训基地和首批水情教育基地。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粤西北部湾畔,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未来将系统解决粤西地区缺水问题,大幅提高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惠及沿线1800万群众;在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已于2024年6月1日正式供水,将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在粤东地区,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已实现TBM隧洞顺利贯通,建成后将通过丰枯调剂和多水源互补,切实提高粤东地区供水量和应急保障能力。

邳州城乡一体化项目土山水厂
走出粤港澳大湾区,粤海水务贯穿水务全产业链的担当作为与优质服务同样广获赞誉——在江苏,精心打造的邳州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农村供水典型案例”,创新的建设运管模式获水利部高度评价;在湖北,建设“铁军”奋战1300天,连克峡谷、溶洞等重重挑战,建成恩施车坝河水库引水工程,让30万百姓喝上优质稳定饮用水;在广西,强化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下属梧州环保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美丽中国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在贵州,持续做好六盘水水城河水环境治理与运营维护,用心绘就河畅水清的生态画卷……在不同省区的一个个绿美城乡,粤海水务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服务为民,利兴发展”的初心使命与社会责任,充分展示着:这,就是“中国水安全专家”。
安全之水
作为中国水务行业的安全样板,粤海水务始终秉持着安全若水呵护生命的精神,构建了含安全目标、安全使命、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措施、安全理念、安全精神、安全原则等八大方面的“大安全”管理格局,让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员工由“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向“共同安全、团队安全”转变提升,以培育本质安全员工,建设本质安全企业。
坚持制度先行,加快系内公司安全标准化文化复制。2020年,粤海水务从工程建设、自来水经营、污水处理3个领域分别选取1家公司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点;经多次反复修订《新项目接管工作指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运营项目接管三年工作计划和可供复制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2022年在江苏、广西、海南等14个片区分别选取1家单位进行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到片区其他公司。
聚焦“水量安全、水质安全”目标,以“保障水安全”为核心任务,以安全信息化为重点,持续提升供水能力和水质保障能力。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调度监控中心,宽大的屏幕上正运行着粤海水务自主研发的安全管理系统,曲线图、饼状图条形图等各种图形数据随着系统每秒刷新发生着实时动态变化。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度监控中心
粤海水务安全管理系统涵盖原水、自来水、污水等多业务形态,结合标准化要素设置有13个模块,内置多场景、多业态风险隐患等15个综合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被投入使用后,隐患排查治理效率提高60%,人工配备减少30%,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效率提高50%,事故处理能力提高55%。

采用无人船设备开展水质监测
粤海水务将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品牌文化基因,延续着半个多世纪来不间断对港供应优质水,连续十年“百万工时损失工时”均为零,先后被评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广东省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先进保卫机构”荣誉,成为国内水务行业安全管理的品牌引领者。
智慧之水
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是基业长青、品牌卓越之道。近年来,粤海水务锚定“科创强企”战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坚持科技赋能、技术引领,聚焦水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与行业发展结合紧密的“科技水务”技术、产品与服务体系,不断为“中国水安全专家”品牌蓄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自主研发的小型农村一体化供水设备
在水务科技研发领域,粤海水务立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水环境监测中心,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形成产学研联盟,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在催化氧化领域,自主研发新型材料“催化氧化-吸附耦合陶瓷膜”,与传统工艺相比流程显著缩短、占地面积显著减小,同等效果运行能耗降低20%至30%,反冲洗水可节省约30%至40%;针对农村供水产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自主研发农村供水一体化设备,采用工业化设计、模块化组装,可根据农村地区水源情况定制化工艺开发,较传统供水设备能耗降低60%,反冲洗周期最高可延长6倍,目前广泛应用于广东省茂名、云浮等地26个镇、400多个自然村,为近50万乡村百姓安全优质供水;聚焦降低管网漏损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与能耗,牵头开发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科研项目,成果应用于公司下属企业及黑龙江、山西等地20多家自来水公司,每年节约水资源逾4000万吨,节省生产成本超2000万元,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粤海水务广州南沙黄阁“智慧水厂”
在全国先行起步的“智慧水务”领域,粤海水务经多年探索,自主研发了水务物联网、大数据、模型算法等Pass层基础能力平台,在智慧管网、智慧生产、智慧服务、智慧管控、智慧工程五大核心领域,形成了SaaS层的核心应用,推出了包括20余项紧密服务于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成功应用全国多项重大水利工程和各地水务项目生产运营中,对水务行业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具有重要引领推动作用——基于“数字孪生”云平台技术,将广州南沙黄阁水厂打造成为“智慧水厂”标杆示范点,实现远程巡检、工艺仿真、智能监盘等“一站式”智慧化管控,通过“管网三层级分区”体系实现了管网资产管理、模型运算、漏损控制、调度决策等应用的全面融合,每年节约水资源约360万吨;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精心打造了公司首座“碳中和”水厂,以“清洁能源+智慧管控”的全新模式,实现水厂二氧化碳零排放;在汕尾建设了粤东地区首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通过“智慧生产”“智慧运管”等智慧化系统的应用,在出水稳定达标的同时,整体能耗、药耗较同规模传统污水处理厂降低10%至15%。
品牌之水
粤海水务把塑造品牌作为推动企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植于“从优秀到卓越”的核心发展目标,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品牌价值”为工作导向,积极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构建管理体系、加大品牌投入、宣传和保护力度,全面推动粤海水务品牌价值提升,通过“品牌争先争新”,为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水务力量。

粤海水务获评“广东知名品牌”
近几年,随着企业品牌的价值与影响力持续提升,粤海水务获得了越来越多水业高端论坛和顶级盛会的邀请,并凭借扎实业绩、担当作为和科技创新成果斩获多项“重量级”荣誉——在2023年深圳国际水务科技博览会,独家荣获“2023中国水务行业金禹奖·产业贡献奖”;在2024年水业战略论坛,连续第十年荣膺“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农村供水一体化设备”“数字孪生平台”等创新技术产品荣获高交会全国节水产业创新发展成果展“优秀产品奖”……2024年5月中旬,粤海水务联合主办的2024给水大会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论坛在广州南沙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全国千名权威专家、名校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前沿科技创新,深入探讨城市群给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圆桌会议、主题报告、产品展示和应用场景参观,粤海水务一批最新的科技化、智慧化技术产品收获了广泛认可与好评,面向全国全行业分享了以科技创新赋能水务高质量发展的“粤海思路”。

2024给水大会精彩分享科技创新“粤海之道”
继往开来,粤海水务高度重视“时代楷模”精神弘扬与传承,持续发挥东深供水工程“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功能作用,工程沿线每年接待青少年群体、各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参观者数千人次,面向社会各界讲好“饮水思源、粤港情深”的动人故事,用心用情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生动课堂。随着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节点的临近,2024年以来,到工程沿线参观者更已超过6500人,其中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团体为主。

香港青少年参观东深供水工程
向水而行,润泽山川,达善社会。展望未来,粤海水务将始终锚定“打造卓越水务企业”的发展愿景,对标一流持续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和运营管理标准;坚定践行国企担当,高标准建设、精益化运营民生水务项目;做大做强“科技水务”板块,集聚高层次平台、高水平团队、高转化机制等创新要素,培育蓄积强劲新质生产力,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引领行业、放眼全国,用心打造“中国水安全专家”卓越品牌,为建设美好湾区、美丽中国贡献源源“粤海之力”。